语音厅-产生的心理问题分析
语音厅从业者心理问题层出不穷,但是并没有引起任何一方足够的重视。当前,进行反馈的主要是负责单位——语音厅的管理者。而管理者往往采取两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处理问题:一是借助直播途径进行抨击,管理者主要认为是由于“黑子”的不当行为和言论而导致从业者产生此类问题。此途径最容易引起粉丝的呼应,但实际上掀不起任何的波澜。二是管理者觉得员工在无病呻吟,并且可能利用管理的权力一再给从业者施压。此方法最容易伤害的就是从业者,不但没有解决任何实质问题,更甚者会加剧问题。这两种办法无疑都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,符合企业利益要求。社会层面,也未能够及时关注这类问题。由此,问题仍在不断涌现,有效方法仍未萌芽。
那么,对于这样一群语音厅从业者来说,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究竟是什么呢?
首先,从业者年纪都相对年轻,年龄段在18-29岁的占比达到90%甚至以上。这类人群可能只是刚刚走出家门、校门的孩子,在面对这样一份充满“奇迹”的工作时,他们更多是纯粹的期待;更甚者这其中有许多人,可能都是顶着“天赋”的头衔走进这份事业。因此,在面对工作所带来的一些不确定时,内心难免会恐慌;在从业一段时间而达不到预期后产生焦虑情绪;甚至于在与同行业其他人员进行对比时产生不自信,久而久之转化为自卑的心理。
其次,网络空间相对而言仍是较为自由的环境,在缺乏相应约束的情况下,有许多人借机发表具有针对性的言论。针对性的言论一方面是来源于同业竞争,毕竟大家在同一片海域竞争,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的压力不可避免。而且由于业态缺乏规范性,网络暴力普遍存在且难以有效追踪和处理,这也使得部分人利用网络攻击从业者。从业者长期处于接收负面信息的情况下,很容易转化为自身的负面情绪。
第三方面,从业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相对固定,这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:一是长期处于线上生活,失去线下的基本社交,这使得人逐渐与真实社会脱轨,容易对所处的环境失去安全感。二是工作时长较长,从业者长期处于高频度自我对话、自我调度之中,同时为了达到效果而长期处于强迫兴奋的状态,难以及时有效感知自身真实的情绪以及情绪的变化。
一般情况下,如果从业者已经感知到自身出现心理问题,情况已经相对较为严重。目前观察的情况可知,从业者出现这种情况后,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恢复,必须依靠药物或者医师的帮助。同时,也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。不可忽视的是,这群从业者往往在社交媒体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,观看人群的年龄也普遍集中在15-30岁之间。也就是说,受影响的这一批人也是心智正在发展成熟过程中,极易受到从业者的影响而带来新的问题。
在我看来,因为语音厅这个业态正在飞速扩大,进入整个生态圈的人员越来越多,如果得不到正确地解决,这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不断发展扩大的社会问题。所以,当下,它需要解决方案。
从问题本身出发,解决问题可考虑以下几方面。在语音厅的管理者层面,绝不能仅仅利用直播抨击和强硬要求员工两种方法,而是要从从业者利益角度出发,切实维护从业者的人身与心理健康,配备相应的心理咨询岗位,定期了解从业者心理健康状态。在个体从业者角度层面,有效平衡与区分线上工作与线下生活,绝不能完全脱离真实社交环境;同时要及时关注自身心理变化,增强自我疏导与排解能力;及时寻求他人及专业人士的帮助。在社会层面,加强调研业态相关的就业环境,及时发现问题并完善与业态相关的管理规范,给线上从业者一个清朗健康的就业环境。

2、本资源部分来源其他付费资源平台或互联网收集,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处理。
3、广告投放推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:yiyins666666
语音厅资源网 » 语音厅-产生的心理问题分析